2、管道基础(1)管道应采用土弧基础。
对一般土质,应在管底以下原状土地基或经回填夯实的地基上铺设一层厚度为100mm的中粗砂基础层;
当地基土质较差时,可采用铺垫厚度不小于200mm的中粗砂基础层,该基础层的密实度不得小于90%。
对软土地基,当地基承载力小于设计要求或由于施工降水等原因,地基原状土被扰动面影响地基承载能力时,必须先对地基进行换填处理,在达到规定的地基承载能力后,在铺设中粗砂基础层。
(2)在管道设计土弧基础支承角范围内的腋角部位,必须采用中粗砂或沙砾土回填密实。
回填范围为支撑角150°30°,回填密实度不得小于95%。
(3)管道基础中在承插式接口、套筒连接等部位的凹槽,宜在铺设管道时随铺随挖。
凹槽的长度、宽度和深度可按管道接头尺寸确定。
在接头完成后,应立即用中粗砂回填密度。
(4)对由于管道荷载、地质土质变化等因素可能产生管道纵向不均匀沉降的地段,应在管道敷设前对地基进行加固处理。
聚乙烯排水管道地基处理宜采用砂桩、块石灌注桩等复合地基处理方法。
不得采用打入桩、混凝土垫块、混凝土条基等刚性地基处理措施。
(5)各施工区段(机动车道下、绿化带下、河床下))管道安装详图如下:3、管道安装及连接(1)管道吊装管道主要采用机械装卸,因其材质为聚乙烯塑料,装卸时应采用柔韧性好的非金属吊带进行绑扎,不宜采用钢丝绳或链条,以免对管道造成损伤。
管道吊装是管道施工过程中一个独立的操作工序,起吊时应按照相关规程采取合理的保护措施,采用两个支撑点起吊,保证管道在空中的均衡与稳定,若操作不当就很可能造成不必要的管道损坏。
(2)管道的电热熔连接电热熔连接时,首先清除承插口对接面的污垢,并检查焊线是否完好,对接好以后先用卡具在承口外压紧,然后根据不同型号的管道设定电流及通电时间。
电热熔操作时间应选择在当日温度较低或接近#低的时候进行。
管材连接的具体操作流程应严格执行厂家技术说明(包括电热设备的温度控制、时间控制等),厂家代表应现场进行技术指导。
此时要特别注意防止接口合拢时的变形,管道直径大于DN800时,需用支撑环进行撑紧,支撑环放置在管子承口内靠近电熔接头的地方。
另外,为防止已敷设管道轴线位置移动,应采用稳管措施,可将装满砂土的编织袋封口后压在管道顶部,具体数量视管径大小而定。
管道连接完成后,应及时复核管线标高和轴线位置以使其符合要求。
(3)防止回填变形与漂浮HDPE管属柔性材料,回填时应严格按照规范和厂家技术要求,从管底基础至管顶以上500mm范围内,必须采用人工回填,防止其发生变形。
对于大口径管道(DN≥900mm),回填前应采用木方进行内部支撑。
回填过程中应随时检测管道的变形率,一旦超标,应按照不符合项纠正程序进行整改。
(4)管道敷设后,因意外造成的管壁局部损坏,当局部损坏的孔径不大于60mm或环向、纵向裂缝不超过管周长的1/12时,可采用焊枪或热收缩带进行修补。
当局部损坏超过以上范围时,应切除破损管段,采取换管或砌筑检查井、连接井等措施。
(5)管道与检查井连接本工程所采用的检查井为预制混凝土圆形检查井,对于DN1000的管,所用检查井规格为Φ1500;
对于DN800的管,所用检查井的规格为Φ1250。
管与检查井之间采用刚性连接。
预制检查井预留空洞直径应比管外径大出40mm,缝隙用1:2的水泥砂浆封堵严实。
在检查井井壁与插入管端的连接处,填实沙浆时管端圆截面不得出现扭曲变形。
当管径较大时,施工时可在管端内部设置临时支撑。
4、回填(1)一般规定①管道敷设后应立即进行沟槽回填。
在严密性检验前,除接头部分可外露外,管道两侧和管顶以上的回填高度不宜小于0.5米;
严密性检验合格后,应及时回填其他部位。
②沟槽回填从管道、检查井等构筑物两侧同时对称进行,并确保管道和构筑物不产生位移。
必要时应采取临时限位措施,防止上浮。
管底基础部位开始到管顶以上1m范围内,必须用人工回填,严禁用机械推土机回填。
③回填前排出沟槽积水。
不得回填淤泥、有机质土及冻土。
回填土中不应含有石块、砖及其他杂硬带有棱角的大块物体。
④回填时应分层对称进行,每层回填高度不大于0.2m,以确保管道与检查井不产生位移。
(2)回填材料及回填要求①从管底基础层到管顶以上0.5m范围内的沟槽回填材料,应选用中粗砂。
②各层回填材料的压实度要求如下图所示:③对于管顶0.5m以上的回填材料,绿化带下的管道工程可采用原土或山皮土回填并分层夯实;
而对于机动车道下的管道工程可采用原图回填并分层夯实。
5、严密性试验(1)严密性试验采用闭水试验。
(2)管道试验长度:按照管道井段数量抽取1/3进行试验,试验不合格时,抽取井段数量应在原抽样基础上加倍进行试验。
(3)准备工作:①管道及检查井外观质量检查合格,验收通过;
②管道未回填土且沟槽内无积水;
③全部的预留孔应封堵,不得渗水;
④试验管段满水后浸泡时间不得少于24h。
(4)试验过程:①试验水头以试验段上游第一个检查井的井口为准;
②从试验水头达到规定水头开始计时,观测管道的渗水量,直至观测结束,应不断地向实验管段内补水,保持试验水头恒定,渗水量的观测时间不得小于30分钟,渗水量不超过允许值试验合格。
DN=1000时,允许渗水量为:每米497.9cm?/0.5h;
DN=800时,允许渗水量为:每米445.4cm?/0.5h。
③严密性试验结束后,可用水泵将试验段内的存水抽至水车内拉走。